在到达澳大利亚之前,很多人都会从各种途径了解澳洲或澳洲人是什么样的。而当地到达澳洲后,就会发现这些观点是部分正确,部分错误的——就象你会认为一些澳洲人对你的国家的一些看法有时会被很奇怪的歪曲了一样。
事实上,澳洲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差别很大,人们的道德观念也有很大差异,开始你会感到很难适应或不满,不过经历多了之后,你就会理解澳洲人的行为方式并且去鉴别它的好坏。而当你充分了解这些以后,你在澳洲的幸福生活才算真正开始。
交谈:学会适应对方的直率
对于中国人来说,对待陌生人时往往会非常谨慎,会用十分尊敬又小心的方式与对方交谈。只有当在熟识了以后,彼此的交谈才会更加随意。不过,澳洲人可并不喜欢这种“委婉”的方式。
澳洲人说话非常直率,有时甚至是你会觉得他们过于外向以致显得莽撞。你也许会被一句很普通的骂人话或说话的方式触怒;比如,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称呼你为“哥们儿”;经常用演讲的说话方式来体现他们的容易接近。有时他们的幽默和玩笑听起来非常怪异。他们的话语有时让人觉得失望,但是请认真听,不要很快就反感。去观察他们互相怎样交谈,怎样反应,去感觉他们的幽默。你不用特意去学他们,但是你需要去理解他们交谈中暗含的意思。总之,要时时刻刻怀有一种宽容的心对待不同的事物和文化。
此外,生活在澳洲的人会注意到澳洲人及其频繁的使用“请”和“谢谢”,而且会出现在不同的场合,所以你也应该经常用这些词。总的来说,当你要求什么的时候,要用“请”,无论是物品,信息或服务;当你接收这些的时候,要用“谢谢”。比如,在商店,咖啡厅或银行,你通常会感谢给你提供服务的人。
澳洲人经常会认为外国人很粗鲁傲慢,因为他们没有用这些礼貌用语,并且提出要求的时候用的是非常生硬的语言。所以,如果你能做到礼貌的去问问题和感谢别人给予的帮助,你会避免这些问题,因为他们会认识到你已经尽力了。
会面:尊重任何一个陌生人
中国人自古就被奉为礼仪之邦,因此“尊敬”的概念在中国人心中也不用过多赘述。尊老爱幼、不顶撞师长、长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等,这些概念可能在很多中国家庭中都是非常常见的。而对于澳洲来说,这里也同样可以称之为“礼仪之邦”,但是它的“尊敬”,跟中国还真有不小的差异。
澳洲人经常很自豪的称自己为“平等主义者”。事实确实是这样,谈话非常随便。比如:学生对老师通常是直呼其名字,态度也不象我们理所当然认为的尊敬。但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其他人也是同样的友好和不正式:秘书,实验室的技师,图书管理员和清洁工;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司机;售货员和银行职员等。这些人都给学生提供服务,但绝不是“佣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很有资历和经验的,如果你认为他们低人一等,他们会非常不满。所以,作为一个对澳洲社会很陌生的人,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对每个人都表现足够的友好并给予尊敬。
此外,澳洲人对长辈都会表现出尊重,但是不会象亚洲国家那样正式。他们会在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或为比自己年纪大的亲戚或朋友提很重的包,但是不会为他们提公文包或对他们的哥哥姐姐表现特殊的尊敬。在家里,和父母争吵是很平常的事情;在学校,学生经常会反问老师;在大学,老师很希望学生对他们的演讲或课本提出批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他们有权力有礼貌地表达出来。讨论是很有价值的,如果你不能确定在这种场合如何表现你自己,那么就坐下来认真看和听,然后再加入进去。
处事:没有大事化小的说法
在中国,“以和为贵”是一个非常被人推崇的处世方式、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经常被人视为化解矛盾的最佳方式,多数人遇到麻烦时都会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甚至吃个“哑巴亏”,但是在澳洲,这一点却非常的不科学。对此,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留学的王娜深有体会。
“我去商场买衣服,标价139澳元,划过卡以后,也没怎么仔细看金额就走了,可后来才发现小票上划掉的是199澳元。我原以为是自己看错了,想着钱也不多就算了,可我的澳大利亚同学坚持要带我回去理论,说这不是钱多少的问题,而是你的权利,她这句话一下敲醒了我。”据王娜介绍,她身边一个中国留学生的经历与之恰恰相反。这名中国留学生在超市打工,因为大意给商品贴错标价而遭顾客投诉,无奈只能自己将商品差价补上。
对于在澳洲生活的人来说,以和为贵可并不是什么太好的生活方式,认真与一丝不苟才是大家最为欣赏的。因此,用你的真诚与细心去面对每一件事情,用谨慎又有正义感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个挑战,你会注定会在当地获得更多的尊敬。
空间:释放自己亦要尊重隐私
在中国,“隐私”这个词似乎是最近一二十年才逐步被人所关注的,因此,他给中国人带来的概念还十分有限。然而在澳洲,从年龄到房租,甚至是行走方式这种在中国很随意的举动都是很受当地人看重的。所以,熟悉当地的隐私习惯,绝对是身在澳洲必不可少的功课。
比如,如果你不是很了解一个人,一般你最好只谈一些很随便的话题,如果你第一次见到一个人,就问他的收入,年龄,房租等问题,他会感到很惊讶。如果你对这些问题很好奇,你可以换一个方式,例如:“这个城市的房租贵吗?”或者“一般澳大利亚家庭有几个孩子?”
当然,作为一个对这个国家比较陌生的人,你最好避免谈论有关澳洲政治方面的问题或是直接批评澳洲——至少在最开始,让他们自己去批评,你只要保持你自己的想法。
另一方面,由于澳洲人强调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注重私人空间。所以,一些在中国看似无心的行为,在澳大利亚人眼里很可能成为一种无礼与冒犯:
例如是在超市里,别人在看货架上的东西时,即使他站得离货架有1米左右,如果你要从那儿过,是不能从那个人和货架之间走过去的,一定要从那个人背后绕过去,直接从中间走是非常不礼貌的举动。如果从背后绕不过去,一定要说打搅了,再从中间穿过。这是普遍的礼貌问题。
众所周知,澳洲人特别尊重他人的隐私,如果你没有要求,别人不会干涉你的生活或主动给你建议,因此在澳洲除了懂得尊重隐私,也一定要会释放自己。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学校发成绩单,每个人的成绩单都是用信封密封好的,只有你自己和有关老师知道,除了颁发奖学金之类,也一般不予排名。即使排名,也不公布具体分数。一个坏处是当你遇到困难时,不开口说,别人很难知道。因此,如果你渴望被帮助,就应该直接和能够帮你的人表达清楚,否则会使事情越来越严重。事实上许多问题在别人的帮助下,往往是能很快得到解决的。
交友:局限华人圈=封闭自己
近年来,随着澳大利亚留学热的兴起,留学在澳洲本地已逐步成为一种产业,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赴澳留学,在当地留学生中形成一个个小的华人朋友圈,而这个团体也就成为了不少人生活的全部。然而,过多的行走于华人圈中并非是一件好的事情,尽管这里能够让你拥有“家的感觉”。
据了解,在澳大利亚这种中国留学生扎堆现象并不是个案,尤其在悉尼、墨尔本等大城市,这种现象更为多见。留学生在澳大利亚形成华人朋友圈,彼此之间相互照顾,淡化思乡之情、感受家的温暖,本无可厚非,但是,一旦被自己周围的小圈子所囿,刻意减少或者拒绝与当地文化、当地人的接触与交流则未免得不偿失。如果真的如此,很可能出现在海外留学多年仍对当地文化知之甚少的局面,适应异国文化更无从谈起。同时,也容易给当地人孤傲、难以接触、封闭自己的印象,对于自己的生活,成长都没有帮助。
公共场合:切记遵守社交秩序
公共秩序在中国是被经常提及的一个概念,尽管在有些方面,它被执行的并非很彻底。而面对一些破坏公共秩序的人,中国人往往也采取更加“温和”的方式进行回应。不过,在澳洲,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绝对是触犯了大忌,甚至会跟身边的同行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澳大利亚,许多情况下人们需要排队等候某项服务——在邮局或公共汽车站——澳洲人一般不会排成一个很明显的队,但是很明确自己站在什么位置。一个不明情况的外国人很可能没有注意到,而认为柜台开门或者汽车进站的时候,谁都可以往前挤。这样很可能导致别人对你的不满甚至会粗暴的批评你。所以,一直等候直到轮到你,在你后面的人一样会守秩序。你如果不能确定是不是有一个队(人很少或看上去很稀松的时候),你应该询问一下“IS THIS A QUEUE?”然后再站到自己该站的地方。
在酒吧按照秩序叫饮料也是一个规矩。如果你被一群澳洲朋友邀请在酒吧聚会,其中一人会“叫”饮料给在座的每一个人——他或她会叫并且付钱。你可以依自己的喜好点啤酒,澄汁或可乐,你必须接收并让那个人付钱。因为他叫了就是意味着他请你。当这些饮料喝完了以后,另外一个人会叫并且付钱,很快就会轮到你了。如果你不想叫,只要实话实说就可以了,这没有问题,但是不要在快轮到你的时候离开,这将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参加一小群人的聚会并且在参加之前大概算一算要花多少钱。记住:每一轮都要求自己付钱也是不对的-这种轮着“叫”的秩序是被严格的遵守着的。
事实上,在为人处世方面,由于广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辞让之说对中国人影响深远,含蓄成为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处世哲学。而谦逊含蓄与直截了当是中国文化和澳大利亚文化的差别之一。因此,如果渴望融入澳洲社会,就必须从思维方式上去做到改变。只有充分的融入到当地社会,充分与当地人接触,才能够真正了解到他们的内心,才能更好的了解到每一个举动的真正意义,从而在内心上去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做到意识上的认可。使自己实现意识上的转变,让自己更加潇洒自如的融入到这个随意又严谨的国度当中。
相关链接:
【澳洲生活小常识,人生需要眼界】
【新移民入境澳洲后最应该办的那些事情】
如果您对投资移民还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更多,请拨打凌宇移民热线:4001-020-101,也可以在线咨询凌宇移民专家,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凌宇移民官方微信,实时发送最新移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