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瑞士教育,中国学生的首选是酒店管理、金融学、奢侈品管理等商科专业。但世界顶级大学高校联盟Universitas 21的报告显示,2015年瑞士的高等教育得分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名。瑞士不仅有世界顶级商学院,也有傲人的理工科研能力,两所联邦理工大学ETH与EPFL在世界排名top20,科技创新能力全球第一。但2/3瑞士年轻人却选读职业学校,完成学校和学徒公司的双轨制教育,扎实的技术和实践能力保障了瑞士毕业生就业率,(瑞士的青年失业率全球最低)。超高的学术水平和超低的失业率,瑞士教育在欧洲低迷的经济环境下创造了一个奇迹。
学徒制托起的瑞士双规教育
双轨制教育主要在德语国家推行,以瑞士为主。在这里,2/3的初中毕业生会直接进入职业技术学校,而非传统的读高中、参加会考、升大学。这种教育体制需要企业和学校合力完成,它要求学生一周3-4天在企业里做学徒,学习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另外1-2天在职业学校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
为何学生会放弃科研转到实践领域?因为在瑞士人眼中,一个人的薪水不是由他的学历决定,而是由他的工作能力决定。即使“学徒”出身,也能拿到高薪。在学徒期间,每个月薪资500-1000瑞郎,而职业学校毕业以后,每月薪水3000-4000瑞郎。同期学术类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起薪是4000-5000瑞郎。随着工作经验的累加,学徒出身和本科出身的员工差距会逐渐缩小,比如一个公司的研发工程师和会计,他们的薪水就几乎没差。
可观的薪水、超高的就业率,吸引着年轻人源源不断的来瑞士“做学徒”,比如托比亚斯,一个在香港出生、长大的瑞士人,他已经在迅达集团做了3年学徒。“前两年我在车间里学习生产、装配,都是特别基础的工作,不过现在我已经是综合机械技师,可以参与电梯制造的大部分环节。”在做学徒的同时,托比亚斯还在卢塞恩应用科学大学读书。因为他曾在德国读过普通高中,所以瑞士双轨制下的高中课程托比亚斯两年就拿到毕业证,可以直接读应用类大学。“因为我很热爱机械,即使在瑞士重读高中,但是可以做机械相关工作我也非常开心”。
瑞士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但是不全是“蓝领技工”,因为这里,所有应用行业都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比如电子工程、经营管理、记者编辑等230个行业。学生半工半读3-4年毕业以后拿到职业教育的文凭,然后可以再一次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以迅达集团为例,每年留下的比例是61%,19%选择其他更适合自己的行业,还有20%通过FVB(职业会考),继续读应用型大学。
因为职业教育给了学生第二次选择机会,所以现在很多行业高管都是学徒出身。讯达集团的CTO Paul Odermatt也分享了他的故事。保罗15岁初中毕业,那是在父母的帮助下选择学经济,在银行做学徒。参与实践以后才知道自己更喜欢计算机,就换了一个计算机相关岗位去实践。因为学徒毕业后可以再次申请应用类大学,他可以在大学课堂学习信息工程的知识。后来的故事我们就知道了,他在迅达做技术员,一直做到首席技术官,成为常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工作非常骄傲,有成功的故事激励着年轻人”。迅达集团的全球安装部库克说,“因为学徒的意思不单是徒弟,更是‘工匠’、是‘手艺人’。跟着师傅学技术,也学到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手艺人能从土地里炼出黄金,每一个精密的钟表零件都是一个象征,支撑起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