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20-101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1020-101

入了新加坡籍,你还是中国人吗?

发布日期:2016-06-13 浏览次数:1380次
  我想这个问题,困扰了许多留在新加坡的国人。有的是已经入籍,困惑于如何寻找他们的归属感;有的极力反对,为了证明其血统的纯正;还有的人则在前两者之间徘徊,迟迟下不了决定。
 
  而我的答案是:入了籍,我还是中国人。
 
  偶尔浏览各大论坛,会发现虽然对改国籍这事见解不同,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持否定态度。委婉者多以“遭歧视”,“难适应”为引,哀呼缘何卑躬屈膝,去做那“二等公民”。而激进者更用“不爱国”,“汉奸”等观点纵横捭阖,以偏概全,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这不禁让人感慨,难道在新加坡待久了,以至于最后入籍,真的就那么十恶不赦吗?甚至还能和“汉奸”这类生物划等号?
 
  我入了新加坡籍,但我既没有愤世嫉俗,也没有觉得中国已经腐朽没救,必须马上撤离。又从未认为自己投错了胎,觉得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
 
  我只是一个在外漂泊久了的普通人,为了方便,于是入了籍,仅此而已。
 
  但是我从未忘过本。
 
  所以,我今天只想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谈谈入籍这件事
 
  我出生在中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工人,母亲下岗。
 
  虽不富裕,却尚能温饱。
 
  本人也从未抱怨过身世为何不是大富大贵,父母给予了我生命,这本身就已经是最好的恩赐。高中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新加坡,并且一待就是十几年。
 
  起初,我对新加坡没有丝毫的归属感。
 
  气候的不适,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冲突……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无比思念那个虽有些贫苦,却温暖且熟悉的小家。每次打电话,父母都会问我毕业以后什么打算,要不要继续留在新加坡,我会铿锵有力的说我要回国。无论新加坡的街道如何整洁,空气多么的干净,我心理挂念的却还是那个马路灰土扬天,PM2.5从未达标的小县城。
 
  只因为那里,有我的家人和朋友。
 
  我就这样愤青的过完了整个大学生活。
  坦白的讲,当时的我是分不清家和国的区别的。
  以至于时常会把这种恋家的感觉,升华成一种爱国的情怀。
 
  毕业后,我找了一份新加坡的工作,拿了绿卡。
 
  这并不是我的思想产生了“腐化”,而仅仅是因为变得更加务实。“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国内竞争压力那么大,与其心比天高,回去碰壁流血,莫不如在新加坡先沉淀下来,积攒些经验,回国之后也可以厚积薄发。
 
  我那时仍然想着回国,但绝不想两手空空的回去。
 
  但每年我都会回国探亲,看看家人,见见朋友。

  而随着心理的成长,阅历的增加,一些所见所闻让我渐渐学会了比较。
 
  记得有一年回去赶上家里房子动迁,我就跟着母亲去办房票手续。我家户口本上的地址是老地址,和新住址不符,所以需要街道开的一封临时证明信。而仅仅为了这封信,我和母亲跑了整整半个月。
 
  第一天上午,我们先去了房改处询问相关事宜,被告知要去原户籍所在地去开这封证明信。当天下午,我们就去了当地街道办事处请人家办理。那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个不是他们街道负责,而是要到附近派出所的户籍科备案。因为已经接近下班时间,那个工作人员还“善意”的提醒我们不如第二天再去办理。
 
  第二天,我们起了大早去派出所询问,结果人家说需要街道先开证明信。我们又连忙跑回街道办事处,同一个接待人员,且貌似对于我们回访并无太多惊奇。他不慌不忙的解释派出所没给办理的原因是我们文件里缺了一张新住址街道的居住证明信。于是在他“再次善意”的提醒下,我和母亲又急忙跑到了新住址的街道,却被告知从来就没听过类似的证明信。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新街道,老街道,房改处,派出所……我和母亲每天周旋其中,看着不同的部门打着同样的太极。
 
  两个星期后,我母亲出门的时候带走了我从机场给父亲捎回来的两条好烟,结果不到一个小时,这封信拿到了。
  事后母亲一直懊悔怎么早没发现那个街道办事员喜欢抽烟。
  我曾和老家的哥们聊过这事,他们只是嘲笑了我一句:
  情商太低,不适合在国内发展。
 
  好吧,我承认在外面漂太久了,有些事情不适应了。
  但我仍然想回国,因为我觉得只要回去了,费一点心思后我仍然会适应的,即便我看不惯。
 
  但随后的几年,我渐渐的意识到之前的不适应仅仅是冰山一角。直到那时,我才忽然发觉,也许我真的回不去了。
 
  我不适应过马路时行走在斑马线中央,而面前身后却都是狂按喇叭的车辆呼啸而过,毫不减速让行。不适应喝个牛奶,买桶油都放心不下,生怕有一天某个奶粉,或者豆油被定性成毒奶粉,地沟油。
  ……
 
  诚然,每个国家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知为何,中国的问题会被我放大化。
  正如有句话说的那样,因为爱之深,所以恨之切。
 
  如此多的不适应,或者说是安全感流失,并未让我对中国的爱减少。但是经历了太多的比较,我更加向往相对安稳的生活。
 
  也许有人会说,正是因为国内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才更需要回去,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然俗话说的好,自己的斤两自己清楚。
 
  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让家人过上安稳放心的生活。至少我觉得,作为一俗人,这种想法没错。而用一句俗话来讲,就是莫折腾。
 
  所以我决定不回国,继续留在新加坡讨生活。于是要不要入籍的问题成了我新的挣扎。我和我老婆,上有双方父母要孝顺,下有嗷嗷待哺的小儿要抚养。
 
  入了籍,我就可以买便宜的新房,而且还有补贴。而不入籍,即使是绿卡却只能买二手房,而且还要比新加坡人多交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民币的印花税,而且无补贴。而我没有那么多钱,于是我很挣扎。
 
  入了籍,我父母来新加坡探亲就更方便,同时我也可以给他们申请长期签证,带他们到处转转。而如果不入,他们就拿不到长期签证,于是我很挣扎。
 
  入了籍,我就不用每隔五年就去renew我的绿卡,也不用每次即使公司出差也要去费力准备各种申请签证的材料,然后惴惴不安的等待着批复。我曾有过在公司给出了证明信的情况下仍然被拒签的经历,于是我很挣扎。
 
  入了籍,我的娃上幼儿园时候,就能每个月拿到一笔补贴,而且上学的时候还可以优先选择好学校,学费一直到高中基本都是免费的。而拿着绿卡,我的娃上幼儿园没有补贴,从小学到高中还要交十万人民币左右的学费,于是我很挣扎。
 
  入了籍……
 
  终于有一天,当我受够这些挣扎,我选择了入籍,而为的也只不过是想更轻松的活着。只想头顶上有片瓦遮身,有个属于自己的小窝;
  只想趁着爹妈还走得动,多带他们到处转转;
  只想出国方便,不用再忐忑的等待签证;
  只想尽我所能,给自己的娃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心里尚有一道坎儿过不去。
 
  但是我认为,是不是中国人,在于我身上的血脉,在于我是否依然爱国,无关乎其他。
 
  我入了新加坡籍,但我爱中国,因为她依旧是我的祖国。
 
  前两年,我在英国求学,在当地办了一个中文启蒙club,无偿的,对象是想学习中文的老外。每周六的两小时,看着几十个老外用着标准的伦敦腔蹩脚的说出“我说中国话,我爱中国”,我内心无比的高兴。在我看来,这就是爱国。
 
  适逢公共长假,偶尔有新加坡同事抱怨不知道应该去哪玩,而我这时候总会专家一般的冒出来给他们口若悬河的介绍云南大理,或是四川九寨沟的风情,并促使他们最终成行。在我看来,这也是爱国。
 
  所以是不是中国籍,在不在中国,并不是判断爱国的标准。而唯一的标准,是你有没有把祖国放在心里。
 
  余英时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美籍华人,获得过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他在曾经被问过是否考虑回中国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是中国人,是因为我始终觉得,我人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相关链接:
客观的说一说新加坡
在新加坡,我是这样进入国际名校的
新加坡的优势汇总
 

如果您对投资移民还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更多,请拨打凌宇移民热线:4001-020-101,也可以在线咨询凌宇移民专家,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关注凌宇移民官方微信,实时发送最新移民资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