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国家医疗开支在五年内增加超过60%,从2011年的115亿新元提高至2015年的188亿新元,以建造更多医疗设施和聘请更多医疗人员,来满足新加坡持续增长的医疗需求,新加坡卫生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1月9日答复议员林伟杰 ( 三巴旺集选区 ) 有关医疗通货膨胀的口头询问时,透露上述数据。
医疗通胀每年2.4% 比经合组织高
在2011年至2016年之间,新加坡医疗通货膨胀每年平均为2.4%,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平均1.6%来得高。
然而,新加坡政府近年来陆续推出的社保援助计划(简称CHAS)、建国一代配套,以及终身健保津贴,为国人提供了一定的医疗保障及优惠,有助于拉低2013年至2016年之间的医疗通货膨胀率,使它降至1.2%。这意味着医疗费涨幅已舒缓。
医疗通胀是指在获新加坡政府津贴后,病患所支付的医药费如何变化。它是在消费价格指数和医疗产品服务,如医疗牙医服务、药物和医疗保险保金等的价格变化基础上计算得来。这异于国家医疗开支的计算方法,因为后者反映的是投资在医疗业上的整体资源。
徐芳达指出:“关注医疗通货膨胀尽管重要,但总体的医疗开支也一样重要,因为津贴来自新加坡政府收入,而这源自于国人缴的税。……为了确保总医疗费用未来可持续,我们必须聚焦如何改革新加坡医疗系统,避免医疗费用过于快速上涨。”
徐芳达:推出收费标准并非为限制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就工人党非选区议员吴佩松副教授前天询问早前废除的医生收费准则,是否推高新加坡过去10年的医疗通胀,徐芳达透露,在2007年之前的10年,以及过去10年间,平均常年医疗通胀分别为2.4%和2.6%,并未受废除收费标准影响。
新加坡医药协会(SMA)早在1987年曾为私人医生制订收费准则,但因抵触竞争法于2007年遭废除。
为提高医生收费透明度,供病患求医与医疗业者制定收费时参考,卫生部不久后将在独立委员会的建议下,制定一套手术收费标准,并会定期评估和更新这套标准。长远来说,卫生部希望能有效管理医疗成本,加强医疗财务资源的可持续性。
徐芳达指出,接下来准备推出收费标准并非是要限制市场竞争,医生仍能自行决定收费水平。他相信,多数医生会在专业道德的约束下,避免擅自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