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20-101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1020-101
当前位置:

【原创】“国际化”的中国孩子必须明白的规则

来源:凌宇移民 发布日期:2021-05-27 浏览次数:1270次
  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全家移民,在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在海外生活并接受教育。绝对总数量和相对比例大概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高的了,而且,目前在中国国内,还有一大批把未来目标定位在去国外接受中学或大学教育的孩子,是数量更为庞大的出国预备队,分布在公立、私立、国际班以及各类真假国际学校等教育机构中。
 
 
 
  作为一个从事出国服务多年的业内人员,同时也是一个把孩子在小学阶段就送往国外接受教育的家长,对这个问题可谓感触良多。所谓正确答案是没有的,见仁见智的事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首先扫描一下目前的“国际化”中国孩子众生相

  出国留学“预备班”成员

  简单的一个描述就是“夹心饼干”。很多认为孩子将来肯定要去国外接受教育的家长,因为种种考虑和牵绊(钱没赚够、事业发展、中国基础教育扎实等表面借口),暂时不愿付诸行动,而把内心深处的歉疚转化为一种对孩子的压力,要求孩子尽可能符合中外两套教育标准的高要求。在国内教育的学习成绩保持良好甚至优秀的基本前提下,还要让孩子去学习体育、音乐、舞蹈等等才艺课,而且还一定要有符合国际通用评价体系的考核结果,以期让孩子在不远的将来申请国外院校时有优势。当然,加强英语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我这种资质平凡之辈,自忖在这样的多重压力之下熬个几年,必定会一讨厌学习;二讨厌所有才艺;三讨厌英语。(孩子们会点赞的)
 
  无家长陪伴的小留学生

  这里的小留学生实际上绝大多数是初高中的学生,寄宿在留学城市的寄宿家庭中,缺乏监管而需要独自面对一切。这是出现问题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特别喜欢聚成小团体并且和外国学生保持距离,彼此总是用中文交流。虽然人在国外但仿佛生活在封闭的小小唐人街,彼此依赖又彼此伤害,浮萍般任由青春期的冲动将自己带向某个方向。大家可以留心查一下各类报道,会发现出问题的留学生常常属于这个群体,这也是我个人不太赞成的一种方式。
 
 
 
  有家长陪伴的小留学生

  陪伴的家长承受着一定的压力,但是孩子比较幸福。有家,有照顾也有监管。有些陪同家长会把国内的习惯带出去,比如带孩子参加很多才艺课等,但是国外针对中小学生的才艺课往往以培养兴趣为主,功利性的考级等目的性不强,因此孩子的压力小很多,容易发掘真正的兴趣。
 
  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孩子会出现身份认同意识,自己有家在这个地方,但是到底是留学生还是本地生?归国际学生办公室管还是正常本地生管理?因此带孩子陪读的家长基本上都在努力寻求移民之道,最主要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大学和研究生是更大的群体,但是作为成年人,不在讨论之列。
 
  ▎其次讲一下我总结的三条规则
 
  第一条规则:大多数孩子是平凡人
 
  这个道理很简单,大多数人也会口头认可,但是一旦具体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就是第一个被选择性遗忘的规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有多么普遍,这条规则就被遗忘得有多么彻底。平凡的父母,养育着平凡的孩子,过着快乐的平凡生活,这是一种最彻底的幸福!
 
  这是很多中国父母的问题,把自己未实现的人生愿望强加到孩子的身上。根源是不能正视自己,同时又认为社会不公。这种心态的扭曲会造成代际传导,最后由孩子来承担。我看到很多资质平凡的孩子,被父母逼迫着应付各种考试,最后终于进入了所谓优秀高等院校,却离人生的幸福越来越远。
 
  第二条规则:大多数孩子只能精通一种语言,熟练掌握另一种语言
 
  这是“国际化”孩子会面对的特定问题。90%以上的中国孩子两种语言选项是汉语和英语,这是两种完全没有相似性的语言体系。我认为大多数孩子只能真正精通一种主体语言,这种精通意味着可以理解并运用这种语言环境下最复杂的应用场景,比如法律、专业工程、医疗上的沟通等,也可以享受这种语言下的文学作品乃至自己创作。
 
  在海外生活的华人社会中有一个广泛流传的结论,就是对于大多数中国孩子而言,如果是在中文语言环境下完成小学教育,那么相当大的概率是这个孩子对于英语的掌握将永远不能达到精通的状态。这意味着未来如果选择在英语环境下的工作,职业发展将受到语言能力的长期限制。
 
  理性的态度是在中文和英文中选择一个作为孩子未来的主体语言,如果是中文,就尽量在中国完成基础教育,如果是英文,就尽早带孩子出去!
 
  补充一点:即使精通两种语言,也不一定能当个好翻译。翻译要求的切换能力不是仅仅掌握两种语言就一定可以具备的。
 
  第三条规则:大多数孩子只能选择和适应一种文化,熟悉了解另一种文化
 
  不能否认,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乃至冲突。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在两种文化中自由切换,游刃有余,其实大多属于妄想。学贯东西的大家不是没有,但是极少数。
 
  尽可能让孩子选择一种主体文化并在这种文化中成长,接受这种文化的沟通方式、行为规范和准则。如果是西方式的,就不要讲孝道了;不要指望孩子养老;也不要灌输光宗耀祖;没有什么生儿育女的传宗接代思想;重男轻女被西方主流文化已经摈弃很多年了。我看到很多海外华人的家庭,明明让自己的孩子在国外受教育长大,却偏偏又要以中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去要求孩子,由此造成了激烈的冲突。这是家长的问题,不是孩子的。
 
  ▎最后来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感悟 
 
  孩子们的生存空间出问题了:目前中国出现这样大面积的孩子“国际化“需求,除了全球化的世界趋势外,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正常生存和成长的土壤出了问题。空气、食物、校园毒跑道、无孔不入的商业化导致假冒伪劣的校服文具大量进入校园......生存都出现问题了,何谈发展?
 
 
 
  东方式教育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
 
  近日的媒体报道,包括日本和韩国的一些教育界资深人士也在探讨,为什么东方式教育在最近的数十年成果寥寥,而欧美教育的创新大家却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
 
  东方式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拔苗助长;对个体独特性缺乏关注和尊重是深层次的内因。
 
  另外,对孩子心理问题的关注和疏导是西方中小学和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非常大的差异!很多西方学校都配备专门的心理医生领衔的心理辅导义工团队,为小朋友提供大量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
 
  东方教育和社会传统上,对于独特的个体会采取打压的态度,尽可能让这些独特个体回归到主流似乎是教育的一个目的;而西方教育理念对于独特个性采取鼓励的态度,只要不伤害到其他人,基本上教育者会采取尊重和鼓励的态度。现在的时代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已经越来越要求百花齐放的个性发展,创新和开拓精神也越来越不是大规模标准化教育所能够塑造的。
 
  最后分享一句从一位澳洲小学校长那里听到的话: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被埋没的宝石,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找到他闪闪发光的那一面,然后不断鼓励他的成就!
 
▲本文由凌宇移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大批陪读妈妈带着孩子来澳洲啦!
为什么说留学转移民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原创】出国留学—真实的谎言


如果您对投资移民还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更多,请拨打凌宇移民热线:4001-020-101,也可以在线咨询凌宇移民专家,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凌宇移民官方微信,实时发送最新移民资讯!
 
分享:
热门资讯
凌宇观点